总问我,短期支教的意义,意义是最让人困惑的东西。到现在为止,下山已有十天,我还没有想明白如何阐释我此行的意义。如果加上计划和执行的时间,我思考这个问题已有月余。
你为什么要去支教?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通常我会沉默一会儿,然后笑笑承认——我也不知道。
但是思考这些细枝末节是否真的有必要?我如今每每回想起山上的生活,就满心充盈,似乎闭着眼,就能让自己回到山和森林中去。
我这次被分到烂泥菁中心校,条件算是几个学校中比较好的。学校外隔着一条马路,就有一个“新世纪购物广场”,与城里的超市差不了多少,货物应有尽有。学校规模比我想象中要大许多,九年一贯制学校,隔壁就是初中部,小学部拥有两栋教学楼,设有专门的舞蹈室,部分教室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我们住宿的地方干净敞亮,平时用餐有食堂阿姨给做不需要自己动手,伙食也很不错。
这样的条件比起城市里虽然还有距离,但硬件还是非常不错的,看起来完全不像需要支教的学校。
但开始进入到教学环节,才了解到,硬件不缺,缺使用硬件的老师。舞蹈教室常年都是闲置的,多媒体也极少使用,角落里的电脑鼠标上,积了灰。
我想起我们初到烂泥菁小学的那一幕。车子缓缓驶入学校操场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落日余晖下三三两两的学生分散在操场各处玩耍,看起来宁静安详。我们一下车,学生们就都围过来,帮我们搬行李。一个个都抢着要帮忙。小小的个子,一下子就把十几公斤的行李箱提了起来。你要是推说不需要,那都不行,小孩儿已经滴溜烟跑上前去了。
当时沙校长就跟在我们身后,笑说:“不用担心,他们在家里,比这重得多的东西都扛过。你们来了,他们高兴。”
心下顿时复杂难言。欣喜他们是欢迎我们的,又为这样的欢迎倍感心酸,同时也觉得这几日的教学责任重了起来。
每日走在学校里,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你今天上我们班的课吗?”“老师你上什么课啊?”
这时候我一般会停下来问:“你们喜欢上什么课啊?”
回答几乎异口同声:“老师上什么课我们都喜欢!”
我从未见过那样的笑靥。至净至真,瞬间洗去心头积攒的那些许来自城市的杂尘。当时自己的嘴角也咧得大大的而后知后觉。
正式上课前我以为自己会紧张,但其实没有。也是因为这样的笑容。
在你走进教室的那一瞬,一张张笑脸摆在你面前,让你全然忘记那些琐碎的思绪,眼前不就是你目前的整个世界?
来之前我报的科目是音乐,后来根据需要,临时加了诗歌课。
音乐课上得中规中矩,但我发现山里的孩子音乐天分非常高,高音轻轻松松就上去了。他们也追星,很喜欢TF-BOYS,课间用小音箱放《青春修炼手册》,孩子们便会跟着跳,我就坐在讲台上,眼神掠过每一张笑脸,内心喜悦而充盈。
诗歌课是临阵磨枪,因为写书,我几乎每天都和文字打交道。所谓诗情画意,我以前觉得那是吃饱喝足闲的没事干的人才会有的,团里给的任务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学会作诗。我心下觉得其实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暗暗将自己的任务变成——让孩子们知道诗言志就差不多了。
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许多初中生都难以理解的诗的“意象”,五年级的孩子在几分钟内就听明白了,并且运用上了。我让他们尝试着写关于“六一”的诗,运用上意象来言志,几乎每个人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我念作品的时候,大家会作出反应,或笑、或鼓掌。这表明了他们对诗歌有了自己的态度,知道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这让我意外。
有一首我印象深刻,与大家分享——
《六一》
白云飘飘,没我自在
鸟儿飞飞,没我欢快
我的六一,我来主宰
或许以成熟的眼光看,这算不得什么作品,当时却令我觉得惊艳。我想我一直以来,都未曾真正用平等的眼光,去注视这些,脸上有淡淡高原红的孩子们。我肯定,我正值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是写不出这样的词句的。这首诗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只觉得羞愧。
他们有我想象不到的智慧,差点就被我扼杀在我自己的臆想和判断里。但是我又暗自欣喜自己最后挖掘出了这样的潜力,如果我没来,或许大多数孩子,将永远觉得,诗歌是云端上的东西,与他们无关。
后来几个孩子了解到我是写书的,跑来和我聊天。他们的原话是:“韦老师原来你是作家,好厉害!”
“可是老师觉得,我这么大的时候,写的诗没有你们好啊!”
“那我以后也可以当作家吗?”
“当然可以!”
那一瞬间我似乎触摸到了那所谓的意义——星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其实短短数日,却有很多故事,沙校长的故事,两位长期支教老师的故事,还有我亲爱的队友的故事,我相信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许多的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像这样,瞬间敲中你的心口,告诉你意义是什么,更多的时候,只是润物细无声罢了。
朋友,不要纠结意义,你来过,经历过,它就会在心底,表现在你的姿态里。
最后附上一首,下山的时候,写在手机备忘录里的一首诗。
江城子。赠烂泥菁中心校支教分队
长空凝蓝云似棉。汗洒襟,步铿锵。千尺高原,豪情万重山。纵使不识亦相逢,尘满面,喜若狂。
笑语喧喧稚童欢。贺佳节,着华裳。百眸望断,歌海醉彝乡。星移斗转夜风凉,忆来时,肝肠断。
一路同行,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