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7日,那个金沙江水绿如蓝的季节,是我与滇西北支教团的初遇,奔腾的还是那江春水,时节依旧是这个早春,时光却已划过两年。经常有人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的初衷,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尚,“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既然内心没有诗人的才情,那就去寄情于山野田间,旅游非我所好,变形记的热播,带给我很大的触动,我能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事情,或者我为什么不去感知一个我没有接触过的领域,认识我们国家最贫穷,最需要教育的地方和那群大山深处淳朴的人们。这个纷繁的社会,总会逼出人们的逃离感,逃离人群,逃离喧嚣,逃离纷繁的尔虞我诈,走进的是远山,回归的是内心。
回想初见孩子们的激动,仿佛现在身上还带着孩子们暖暖的拥抱的体温,从学校撤离时孩子们追逐我们车子的场景还在眼前,当时擦肩而过的最帅卢校长现在也是很好的朋友,两年时间,只因那一次结缘。
匆匆而过的两年时间,生活中的记忆大多已经模糊,深刻的只有年龄的增长,以及伴随支教团的成长。2016年3月12日,已经是支教团的第60期,距离我的第一次46期已经相隔了14期。团长说过,第一次的学校一定是感情最深的,尽管我最想念的那所学校几乎已经不在了,但是那所学校的学生却在另一所学校相见,至少我知道他们都在,都在为了理想而坚持着,此行还有46期同期的Jane,一切是那样的熟悉,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起点。
支教团在过去八年多沉淀的岁月中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节点,输送志愿者数目最多,输送车辆最多,输送物资最多,支援校点最多……这样的最多,也意味着风险和难度的倍增,如何保证安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是摆在支教团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两年的参与,我从一名新志愿者成长为一名领队,更加是这个课题中一个执行者。没有团长带领的独立带队,是这次领队的重要任务和使命,质量与安全双赢的执行深度、力度将是领队的重要使命。我主要带领的是一支清一色女老师组成的“娘子军”,2名长期老师,4名短期老师(含我和Jane),我这个平时在男人堆里面生活的人要带这样一支支教小分队,颇有一点大学时候给女生班配一个男班长的意思。没有带队的经验,那就只能是多请示,多汇报,多回忆,多思考。脑子笨最大的好处就是复杂的问题只往简单了去想,对于任何有人参与的活动无外乎就是工作和生活,工作是教学,生活是衣食住行。
进入学校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项自然是与当地老师见面,一方面是介绍我们的支教老师,展现我们团队饱满的精神状态,给校方以良好的印象,另一方面则是尽快了解支教学校的师生情况,包括学校老师的人数,在编与非在编人员,学校老师的称呼、职务,学校学生总人数,各年级学生人数等方面,也可以算是领队的必修课。
教学上,Jane这个教学组长就主动的担负起来,进入学校之后第一时间与学校老师沟通课程安排,结合当地学校课程表穿插我们的课程,让老师们在最短时间内进入教学状态,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熟悉学校、学生的情况,每节课程结束,老师们进行简短的碰头会,交流教学经验为下一步教学开展积蓄力量。生活上,我则更多的充当外交大使的角色。衣物方面,主要由志愿者自行解决,按照培训要求,不穿着奇装异服,注意防寒保暖,尽量穿队服进行教学;协调食,就餐时间、地点也是生活保障的重要内容,一个星期之内,六名老师同在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就餐,之后只有两名长期老师的情况下如何就餐,都是要进行关注的重要内容,毕竟民以食为天。
协调住,由于我们支援的学校是第一次有长期支教老师进驻,因此住宿方面还没有准备周全,短期老师利用睡袋过夜,而长期老师需要一个相对良好的住宿环境以保障长期的生活,最终我们从物资相对充裕的学校调整被褥以满足她们的生活;协调行,长期老师在支教期间,周末都将在县城集中统一,上山下山成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更加是涉及到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所在学校距离县城相对较近,生活条件相对其他学校略好,经过协调,长期老师可以与当地老师一同拼车下山,收取费用相对比较合理。工作和生活的有效解决,是保障支教顺利进行的基石,是能够保证支教活动长期开展、收到实效的重要途径。
人是社会人,有人在的地方,就涉及到人与人的相处。支教是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但是当地对支教是什么样的态度,对支教老师有什么样的要求,对于教学有什么期许……作为领队,解决了基本的生存方面问题,就要去进一步关注需求方面的内容。进入当天,我们先从自身抓起,明确短期老师的教学目标,下午及时安排短期老师的专题课,晚饭后,组织老师们进行教学研讨,针对各自学科进行汇报和展望,针对学校学生情况制定和修改了教学计划,帮助长期老师结合当地教学情况以及学校对支教老师的期望进行教学计划制定,使教学能够有条理、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
当晚,老师们趁热打铁,将研究的教学分段、方法、目标,尤其是当地比较缺乏也是重点关注的音体美、英语等学科,向学校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听取了校方的意见,让我们的理念和当地的教学实际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对接,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不犯主观臆断的错误,能够让当地的教学环境接纳我们支教老师,也让我们的老师们尽快融入其中。
安全,是领队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支教老师对于当地环境都是第一次接触,民风民俗、气候环境、地缘地貌等方面都比较陌生,培训过程中所灌输的内容很难建立直观的感受,老师的人身、出行安全等方面,都是绝对不能有半点纰漏的。我所带领的这支“娘子军”,安全方面是要关注的重中之重。任何团队,统一行动是降低安全风险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次在当地,我们两位领队组织老师们集中进行教研活动、集中交流谈心、集中进行特长爱好交流,不仅能增进彼此感情,增进团队凝聚力,也让安全能够最有效的进行保障。另一方面,与学校的主要领导沟通,时时讲安全,确保支教老师在支教期间,学校能够将安全作为工作重心,让我们的老师能够带着知识与爱心走进大山,带着平安与收获走出大山。同时,短期支教结束不意味着领队使命的终结,长期老师在山上的情况要及时跟进,定期通过微信、电话等了解她们的情况,让她们知道组织始终在关注、关怀她们,有反映的困难也要及时进行解决,不能解决的要第一时间上报,增进支教老师尤其是长期老师的归属感和信任感,让她们能够安心的在学校完成教学。
两年前,支教结束后,更多讲了感谢,而今,更多的是收获,收获了学生见到老师归来热泪盈眶的感动,收获了教学组织上的成长,更加收获了与支教团一同成长所积累的经验,昨日未远,来日可期,此次带队,需要总结的东西太多,欠缺的东西太多,愿自己在学习中、交流中、感动中与支教团一同成长。